关于乳腺癌 给年轻女性提个醒
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种,目前乳腺癌的病因并不明确,业界普遍认为它是由综合因素所致。然而,不少年轻女性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对乳腺癌存在认识误区。
认识误区
1. 乳腺癌是中老年女性的“专利”,与年轻女性无关
据王丕琳介绍,中国乳腺癌常见于40~60岁的女性,但年轻乳腺癌在临床上并不少见。
2. 对乳腺增生存两种极端认识:癌症?无关紧要?
不少年轻女性在初次被告知查出患有乳腺增生时都十分恐惧,误以为自己患上了乳腺癌。对此,王丕琳解释道,乳腺增生与乳腺癌都是乳腺上皮细胞的过快增长。不同的是,乳腺增生是良性的、可控的细胞增积,而乳腺癌是恶性的不可控制的细胞快速生长,并可能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。
那么,患有乳腺增生的患者是否可以对其不管不顾呢?王丕琳提醒道,被查出患有乳腺增生后一定要遵照医生的建议及时去复诊检查。因为在一些因素作用下,乳腺增生也有可能发展为肿瘤。
3. 乳腺癌是一种局部病变,切除后便安然无事
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,其癌细胞可能会进入到血液或淋巴液,继而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。而到目前为止,乳腺癌仍是人类无法攻克的一种疾病,即便采取手术切除或化疗等手段,体内仍有部分癌细胞残留。而残留于体内的癌细胞何时生长,生长到何种程度,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。“乳腺癌治疗后的缓解期长则数十年,短则数月,这与个体免疫力等众多因素相关。”
1. 经常熬夜加班
对于不少职场人士而言,熬夜加班已成“家常便饭”,尤其是正处于职业上升期的年轻人。但这种以健康换事业的做法并不可取。据王丕琳介绍,夜间明亮的灯光会抑制脑部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,褪黑激素含量过低会刺激人体雌激素分泌增加,进而出现连锁反应,刺激乳腺细胞的增生。
2. 缺乏运动
而今,快节奏的生活方式,移动网络的发展,均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。不少年轻女性,以“忙”、“懒”为借口,常年累月不运动。然而研究显示,经常运动者较不运动者乳腺癌的发生率大幅下降。
3. 长期受不良情绪影响
机体长期在焦虑、紧张、孤独、恼怒、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刺激下,生理节律会发生紊乱,导致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,进而导致机体内环境的失衡,免疫功能下降,使胸腺生成和释放的胸腺素减少,淋巴细胞、巨噬细胞对体内突变细胞的监控能力和吞噬能力下降,从而容易诱发乳腺癌。因此,从这种意义上而言,保持心胸开阔和良好情绪,对于预防乳腺癌的发生大有裨益。
4. 独身、晚婚、晚育
如今,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选择做“丁克族”,或选择晚婚、晚育。对此,王丕琳提醒道,独身、晚婚、初产年龄大(尤其是初产年龄大于35岁者),是乳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,它们会使体内的雌激素增加,增加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刺激,使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增加。因此年轻女性应尽量在适当的年龄结婚、生育,并坚持至少6个月的母乳喂养,这将极大地降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。
防治小贴士
对于乳腺癌不用过于恐慌,应该抱着“既重视又不紧张”的态度。
1. 学会自查、定期体检 对于20~40岁的女性,应于每月月经后一周内做一次乳房自检;每隔两年,由专业医师做一次临床检查或乳房影像学检查。
2. 增加护乳知识,用知识武装头脑,以便在出现疾病征象时提高反应能力,这此征象包括乳房肿块、乳头溢液(乳腺疾病征状)、乳头回缩(乳腺癌早期征象)等。
3. 早诊、早治 早期诊断和治疗乳腺癌,其转移率低,治愈率也高。
4. 坚持治疗、定期复查 乳腺癌是一种进展性的可转移疾病,长期治疗,坚持服药,把握最佳治疗时机,可争取疗效最大化,减少疾病进展可能。而定期复查则有助于及时了解治疗后缓解状况,防患于未然,即便出现不良情况时仍可及时采取诊疗措施。推荐:www.shuichulishebei.com.cn
- 上一篇:年轻乳腺癌高危易患人群的处理策略
- 下一篇:没有
相关文章